国新办举行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23-12-13  来源:水利部  

15vip太阳集团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2月1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人许德志介绍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并答记者问。

15vip太阳集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先生,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先生,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先生,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人许德志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陈敏先生作介绍。

15vip太阳集团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水利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建设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建设管理,加强调度会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超过去年水平,再创新的历史纪录。

  一是新开工水利项目创历史新高,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1—11月,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2.73万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585个、增长10.5%;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1879个,比去年同期多528个。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河北雄安干渠供水工程、福建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温潮减河防洪工程等43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81.9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75万亩,新增加固堤防1125公里,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二是水利建设落实投资、完成投资为历史最多。在争取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争取金融信贷、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1—11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1565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落实银行贷款20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7%;社会资本1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938亿元,同比增长8.5%,已超过去年全年完成的规模。其中,广东、湖北、山东等11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

  三是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一批重大工程实现了重要节点目标。今年以来,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实现通水,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江西花桥水库工程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全国实施36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99条中小河流治理、598处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提升821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特别是今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等省市,截至11月底新开工水利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以上,全力推进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和灾后恢复重建。

  四是水利建设吸纳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充分发挥稳就业作用。1—11月,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57.3万人、同比增长9.1%,发放工资504.8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206万人、同比增长7.1%,发放工资381.2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吸纳就业人数和工资收入双增长,更多劳动者在水利建设中获得更多劳动报酬。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稳增长、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水利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和冬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谋划明年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寿小丽:

  谢谢陈敏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答环节

问答1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前11个月,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经超过了1万亿,请问这万亿资金投向了哪些领域?谢谢。

15vip太阳集团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

  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0893亿元。2023年1—11月,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0938亿,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了854亿元,提前一个月迈上1万亿元的台阶,超过了去年全年完成投资水平。今年完成的这1万多亿元里面,有11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广东、湖南、湖北、山东、浙江这些省份完成投资都超过了600亿元。超过500亿元的这11个省份完成投资占全国整个完成投资的61%,贡献非常大。今年这1万多亿元的投资投向主要在4个领域:

  一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包括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西江、辽河干流、太湖环湖大堤达标治理,以及长江、淮河、海河流域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等流域防洪骨干工程建设,还有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方面。

  二是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这个完成投资是5148亿元,刚才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成投资2938亿元。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工程5148亿元包括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二期、内蒙古引绰济辽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以及浙江开化、内蒙古东台子、贵州凤山等大型水库的建设,还有灌区新建和改造、农村供水工程等。

  三是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完成投资1921亿元,包括福建木兰溪、吉林查干湖等重要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以及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方面。

  四是水文基础设施、智慧水利等其他项目,完成投资931亿元,包括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等方面。

  这些工程的加快建设,扩大了水利有效投资,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对保障流域、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谢谢。

问答2

长江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一批重大工程取得了重要建设节点。请问,今年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情况以及具体进展?谢谢。

15vip太阳集团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

  谢谢你的提问。重大水利工程有着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的优势,是推动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水利部锚定国家水网建设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安全总体可控,在保障流域、区域水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11月底,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9.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了86.1%。具体来讲:

  一是一批工程加快开工建设。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湖北省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安徽省凤凰山水库、河北省雄安干渠工程、云南省腾冲大型灌区工程、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安徽省长江安庆河段治理工程等43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分布在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是一批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新疆库尔干水利枢纽、四川青峪口水库实现截流,黑龙江关门嘴子水库、贵州凤山水库大坝封顶,黑龙江阁山水库、浙江朱溪水库、海南天角潭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全线通水,青海蓄集峡水利枢纽、湖北省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投产发电。

  三是一批工程效益全面发挥。安徽引江济淮工程已实现通水通航,正在加快推进全线试调水工作。

  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秦岭输水隧洞及黄池沟配水枢纽建成通水,成功实现向西安市先期供水目标,工程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实现了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

  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和北干渠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水,加上先前已完工的调水总干渠、北干渠一期等4项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可逐步发挥全面效益,能够进一步保障青海东部300万各族群众饮水安全。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陆续完工,浙江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等完成竣工验收,转入运行管理阶段,即将全面发挥工程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认真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着力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问答3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发现,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推进,水利投资也实现了高位增长,请问接下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会有哪些计划和安排?谢谢。

陈敏:

  好的,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来回答。2024年,水利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水安全保障。

  一方面,提前谋划好明年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聚焦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四大能力”,重点推进灾后重建水毁修复、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农村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数字孪生水利等建设,分类做好建设方案,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部署做好水利建设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工作。对于明年新开工项目,提前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中小型项目要做好实施方案。特别是增发国债支持的水利项目,指导督促地方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压实监管责任,高质量地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资金和项目效益,确保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我们组织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提出了明年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项目清单,积极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比如,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广西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国家重要蓄滞洪区等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以及四川引大济岷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江西平江、云南潞江坝等大型灌区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指导地方制定前期工作方案,加强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调度会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置要件的办理、立项审批中的难点问题,合力推动更多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谢谢。

问答4

新华社记者:

  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请问,这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以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谢谢。

15vip太阳集团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水利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水利部最新监测成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呈现了较好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另一个趋势是水蚀风蚀“双减少”,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的工作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构建全社会治理体系。指导各省份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是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科学实施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加大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力度,协同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

  三是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健全覆盖所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导则,完成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组织各地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1.3万个。

  四是加快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在长江上中游、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资金81.4亿元,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82.46万亩,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60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432座,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2067条,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505条。

  下一步,水利部将切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扎实推进《意见》落实,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谢谢!

问答5

红星新闻记者:

  随着极端天气增多,请问在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有何举措和进展?下一步有什么考虑?谢谢。

王胜万:

  谢谢你的提问。水利部高度重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一是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守住安全底线。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水库除险加固常态化机制,督促指导各地编制“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逐个项目落实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项目法人责任,规范组织实施。刚才陈敏副部长介绍,今年安排了3628座水库除险加固,其中安排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500座,目前已经完工2301座,安排实施128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完工25座。截至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256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除6座不再实施除险加固外,其余250座已开工248座,主体工程完工177座,其余2座可于本月底开工建设。

  二是有序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补强防洪减灾短板。按照“十四五”有关实施方案,今年,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安排212.4亿元支持999条中小河流治理,下达治理任务1.19万公里。截至11月底,完成整河流治理116条,完成治理河长1.02万公里,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86.3%。为提高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成效,改进中小河流治理模式,适应中小河流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水利部联合财政部组织编制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系统治理。2023年,水利部制定出台《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办法》《中小河流治理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组织各地制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度实施计划,督促各地按期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对“十四五”期间经安全鉴定后新增的大中型病险水库及时实施除险加固,消除隐患,确保出现一座、加固一座、销号一座。按照中小河流治理有关方案,以流域为单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实现项目上图入库,全面动态掌握项目的建设实施情况,加强督导调度,确保“十四五”末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治理一条,见效一条。谢谢。

问答6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请问,今年水利部在这方面有什么新进展?谢谢。

15vip太阳集团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人许德志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人许德志: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农村居民非常关心的问题。水利部深刻认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系统谋划、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我们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优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县域统一专业化管理的“三化”加“一化”整体思路,指导各地“两手发力”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工程建设。1—11月,各地已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288.8亿元,完成建设投资109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完工农村供水工程17881处,提升821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二是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已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11月,各地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43.97亿元,其中中央下达维修养护补助资金30亿元,已完成维修养护资金42.69亿元,共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9.88万处,服务农村人口2.08亿人。扎实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调研,推动各地整改水质问题1211个。全国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备配置率超过75%。强化工程管理,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实现标准化管理。

  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兜牢底线。全力抗御洪旱灾害保饮水安全,指导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受洪灾地区加快修复水毁供水工程,强化水质检测,有序开展灾后重建。西北4省区、西南5省市受旱灾地区落实应急调水、管网延伸、开辟应急水源、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组织各省份开展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加强动态监测,确保各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1—11月已累计解决181.8万农村人口饮水临时性反复问题。

  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谢谢!

问答7

中国日报记者: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请问在推进国家水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谢谢。

于琪洋:

  好的,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这个问题很多人关注,因为涉及到水资源刚性约束与国家水网建设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与建设国家水网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目的在于立足水资源条件,严格控制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使经济社会活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建设国家水网的目的,在于从国家层面进行通盘考虑,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加水资源供给,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在推进国家水网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切实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统筹加强需求与供给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当前和下一步,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加快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地下水管控指标等一系列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截至目前,全国累计确定171条跨省河湖和546条省内河湖共1335个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实现了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覆盖;累计批复了92条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完成了全国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任务;累计确定了17个省份的地下水管控指标。

  二是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取用水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取用水监测计量和信息化建设。2020年以来,水利部全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摸清了全国593万个取水口的管理现状,集中整治解决了一大批违规取用水问题。全国63万套取水许可证全面实行电子证照管理,提高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对于已经出现河湖过度开发、地下水超采的突出问题,推进超载问题治理,通过治理,还水于河、还水于地下。今年以来,水利部选择88条(个)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第二次全线水流贯通;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全面推进华北地区和其他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到2025年,在巩固和保持已有治理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节水、水源置换、河湖生态补水等治理措施,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谢谢大家。

问答8

海报新闻记者: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2025年、2035年的国家水网建设目标。请问目前的进展如何?谢谢。

张祥伟:

  国家水网建设大家都非常关心,也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构建国家水网,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的迫切需要,刚才于琪洋司长也讲了,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均衡。《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是以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按照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总要求,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的建设目标。在去年集中开工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大动脉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从大动脉来讲,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进度,这项工程去年7月已经开工建设,拉开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帷幕,加快完善了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从骨干输排水通道来讲,在推进一批在建的重大引调水工程的同时,今年还开工了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等15项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工程。去年8月开工的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的地心村向雷州半岛的湛江、云浮等地区供水,解决雷州半岛的缺水问题,今年开工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解决南宁、钦州、崇左等这些缺水地区的供水安全问题。这15项国家水网的骨干输排水通道工程,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比如今年开工的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是吉林省历史上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工程投资规模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受益人口将达到865万人,将缓解吉林中西部地区的缺水局面。

  二是大力推进国家水网重大结点工程。今年以来,新开工了四川三坝、云南桃源、安徽凤凰山、河北青山、湖北姚家平等14项大型水库,这些大型水库也是国家水网的重大结点工程,将在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中发挥调序作用,将有效提升资源的调控能力。此外,还开工了4处大型灌区,围绕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的要求,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

  三是系统推进省市县水网规划建设。目前,全国31个省份的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去年8月,水利部确定了7个省、自治区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一年多来,先导区在组织推动、水网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水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数字孪生水网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起到了先行先试作用。今年9月,水利部启动了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和第一批市县级,从水网结构讲,包括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水网,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这次启动了第一批市县级先导区水网建设,在先导区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的“最后一公里”。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两个问题。

问答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请问今年水利部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许德志: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水利部围绕灌排设施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今年灌区现代化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337亿元,截至11月底,全国农田累计灌溉供水3000多亿立方米,实现了应灌尽灌。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谋划全国农田灌溉发展。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重大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在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合理灌溉面积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将新增灌溉面积落实到具体水源工程,储备了一批灌区项目。

  二是突出设施提升,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通过按月调度,对进度慢的地区重点盯办,今年实施的598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达到90%。为保障工程质量,水利部组织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直属单位对90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进行了现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台帐,紧盯整改。指导各地以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储备项目库为基础,积极申请国债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小型灌区建设改造项目,加快补齐工程短板。

  三是突出机制创新,“两手发力”取得新进展。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科学分类,精准施策,试点先行,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和投融资方式,“两手发力”建成现代化灌区。第一批遴选出11个试点灌区和10个试点县,建立农业用水权制度,精准补贴机制、“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水价机制,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等投入灌区建设管护。目前21个试点已落实社会资本11亿元、金融贷款17亿元、地方专项债6亿元。如,江苏泰州姜堰区探索构建“资源换资本”收益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2.6亿元参与灌区改造。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辐射带动作用,另有18个省份组织开展了省级试点。

  四是突出数字赋能,驱动管理能力提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以49个先行先试灌区为重点,加强组织指导,建立专家库,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把关,广泛征集并发布了13个数字孪生灌区模型推荐清单,推动建设“管用、实用、好用”的数字孪生灌区,打造典型样板。山东位山灌区通过数字孪生建设、量测水效率提高了50%,配水效率提高了11%,实现了经验供水到科学供水的转变,灌区下游的高唐县部分耕地时隔十年再次用上了黄河水。

  下一步,水利部将结合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工程建设,扩大耕地灌溉面积,再改造、再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同步强化灌区管理,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谢谢。

问答10

三沙卫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已基本建成。请问,数字技术在赋能水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取得了哪些有效成果?谢谢。

陈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水利现代化必须是水利信息化、水利数字化。近些年来,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了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也就我们通常说的“四预”功能数字孪生水利体系,驱动引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赋能流域治理管理。加快构建水雨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在“四预”功能研发应用上持续发力,实现了六个“首次突破”:首次实现天空地多源监测信息在线融合,全方位感知暴雨洪水态势;首次实现落地雨到空中雨预报的转变,预见期延长3到5天;首次运用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为洪水防御提供基础支撑;首次启用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把预报的精度提高15%;首次构建8个二维水动力学洪水演进模型,有力支撑蓄滞洪区安全运用;首次开展卫星云图和测雨雷达预警,信息直达一线防御人员,为夺取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重大胜利起到了有力支撑。

  二是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支撑国家水网智能建管。我们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和广东、浙江、山东等10个省级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提升水网建设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比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基本实现了工程安全动态综合评估及供水、水质安全精准模拟,浙东数字孪生水网初步实现了安全监视、调度决策、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功能,提升了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是数字孪生工程建设保障安全运行和精准调度。完成了三峡、小浪底、大藤峡等11个重大工程的重点数字孪生工程建设,为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精准调度运行、黄河流域调水调沙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内蒙古河套灌区、位山灌区等数字孪生灌区有效增强灌区科学调度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下一步,水利部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为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